圖為“種糧大戶”張紅旗正在田間查看小麥長勢。 崔濤 攝
  中新網衡水3月22日電(高紅超 崔濤 崔志平)初春時節的河北省武強縣“北大窪”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呈現出了一派生機勃勃景象。從行駛的汽車中向外看去,大片的農田向四方延展,一排排設施大棚整齊排列,一個個新型現代農業企業矗立在公路兩旁。
  武強縣地處河北省東南部,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1985年、1994年兩次被國務院列為革命老區貧困縣,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工業不發達,要富民強縣,只能從農業入手。”中共武強縣委書記侯桂寧告訴記者,近十年來,武強縣堅持發展現代農業,以多種形式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規範流轉,促進了農業生產向規模化、現代化轉變。2012年,該縣正式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家庭農場“坐等”澆水 480畝地年收20萬
  張紅旗是武強縣張法台村人,2013年底註冊了辛科家庭農場,承包了480畝地,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
  採訪中,記者註意到,他的麥田與周邊其他農戶的麥田有著明顯的不同,每隔幾壠地就有一根黑色的管道。“這是水肥一體化設備,”張紅旗告訴記者,這套設備由水泵、施肥泵、過濾系統、田間主管、田間控制閥門和田間微噴帶組成,可以將配好的水溶肥均勻地隨水噴灑於田間。
  這套技術是武強縣農牧局向種糧大戶推廣的。“以前採用大水漫灌,費時、費水、費錢。自從用了水肥一體化設備,只需打開閥門,坐在車上等著就行了。”張紅旗說,以前澆地、施肥需要半個月,現在只需三四天。
  “規模經營以後,成本可以降低很多,”張紅旗說。由於他承包的耕地成方連片,並且耕地多,降低了很多土地管理成本。無論購買種子、化肥還是使用收割機收割,費用都比小規模種植的農戶低很多。
  “算下來,每畝地可以節省200多元。”張紅旗告訴記者,每年從種地中可以收入20多萬元,“這可比在外邊打工強多了。”
  今年56歲的張紅旗祖祖輩輩務農,由於種地收入不高,他早在24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打工。2005年,看到同村人通過承包土地賺到了錢,他也回家種地,當年就承包了300畝地。
  現在,停在麥田邊上的小轎車已經是張紅旗購買的第二輛車了。平時除了開車來地里打理農田外,他還經常開車到外地其他種糧大戶那裡學習經驗。去年,張紅旗就仿效其他地區的種植經驗,在農田裡間作了1萬多棵法國梧桐的樹苗。張紅旗告訴記者,這些樹苗每棵成本在十二元錢左右,二至三年以後平均每棵可以賣到二百多元。
  “蘑菇大王”年收百萬 專業合作社“帶”鄉親
  今年53歲的孫瑞波是武強縣豆村鄉南孫莊村人。據介紹,他現在擁有24個蘑菇大棚,平均每個大棚長60米,占地150畝,其中100畝位於“北大窪”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記者掀開其中一個大棚的草簾,只見裡面整齊地撂滿了菌種袋,每個菌種袋長約40釐米,袋兩端發滿了白色的菌絲。“10月出蘑菇,往後是一茬接一茬,能持續出菇到3月底。期間每個大棚每天能採收1萬多斤蘑菇,銷售旺季時每天能達到2萬斤。”孫瑞波告訴記者,去年,平菇的批發價平均1.7元一斤,姬菇2元一斤,一個大棚一年純收入可達3至5萬元,整體算下來,每年可收入上百萬元。
  今年,除了再建30個蘑菇大棚,孫瑞波還打算用當地盛產的玉米芯做原料建一個蘑菇原料加工廠。“我們當地還沒有這樣的原料加工廠。加工出來後可以自己用,用不了還可以銷往福建。”
  為帶動村裡人一起發家致富,2011年,孫瑞波聯合幾個老鄉一起成立了綠奧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現在社員已經有30多個了。平時合作社主要給社員提供菌種和技術服務,並且幫助他們銷售,實現了真正的育、種、銷一條龍。
  農民工陸續返鄉 鄉村人才“迴流”
  “以前農閑的時候,我就跟老伴兒出去打工。現在不出去了,在家門口就掙工資了。”武強縣楊武寨村村民耿蘭珍說。
  耿蘭珍所說的“家門口”是指蒙牛乳業(衡水)有限公司,從她們村步行到該公司只需要10分鐘。
  2011年,耿蘭珍家中的幾畝土地流轉到了蒙牛公司,不光每年可以領到土地的租金,還可以到蒙牛打工。這位60歲的老人每天摺紙箱子,每個月可以拿兩千多元。
  耿蘭珍的女兒孫志梅從衡水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也來到蒙牛公司工作,是車間的包裝輔料操作工。孫志梅告訴記者,車間全部採用機械化操作,工作輕鬆,一個月工資可以拿到2500多元。“我們縣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多都來這裡工作了,我們不用為了工作去大城市漂了。”孫志梅說。
  據蒙牛乳業(衡水)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斌介紹,2011年6月,蒙牛集團與當地14個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共流轉土地10000畝,涉及1700戶農戶,每畝地的租金按當年1000斤小麥的市場價格返還農戶。2012年,公司建廠後,吸納了當地大部分農民到牧場、車間工作,同時,還吸引了當地很多大學畢業生實現“家門口就業”。
  武強縣農牧局黨組書記、局長梁東告訴記者,“北大窪”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內還聚集了華都、韓國世農、新加坡益海糧油、中國農大等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包括奶牛、肉雞全產業鏈和高端奶、蔬菜種子、果蔬、花卉苗木繁育等現代高端農業。現在,區域內的大小工廠共聘用3000餘名工人,其中大多來自當地農村,另外還有一部分“迴流”的人才。
  梁東認為,隨著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從分散經營走向適度規模經營將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這條路怎麼樣才能走穩走好?梁東說,今年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答案: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抓緊土地承包經營權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承包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慎重穩妥進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為推進土地規範有序流轉,武強縣重點建設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土地糾紛仲裁機構“兩大平臺”,為土地流轉提供政策法規咨詢、土地信息發佈、合同簽訂鑒證、土地收益評估等服務。
  “近年來,我們立足於武強農業大縣的縣情實際,牢固樹立農業是個‘大金礦’、農業園區是農民致富的‘聚寶盆’的理念,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綠色增長極來抓。”武強縣委書記侯桂寧表示,該縣通過土地流轉、土地開發、科技創新和市場融資等機制,傾力打造了“北大窪”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目前已經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傳統農區既富民又強縣的發展路子。(完)  (原標題:河北農業示範區見聞:家庭農場火爆 農民工現返鄉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xnlrjkgeju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